邙山陵墓群到底埋葬了多少陵墓

网上有关“邙山陵墓群到底埋葬了多少陵墓”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邙山陵墓群到底埋葬了多少陵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邙山下的24位帝王陵墓位置已初步明确邙山 ,地势起伏平缓,高敞而空旷,中间高而四周低 ,黄土土层深厚,黏结性好,坚固致密 ,渗水率低 ,周围河流潺潺,是理想的营茔之所 。历代达官贵人以能在此安葬为荣。邙山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号称“无卧牛之地 ” ,其分布之密 、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堪称中国之最。这其中的陵墓群又是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之一,是中国帝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5月 ,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立项。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承担了此项任务,该文物队队长史家珍说,经过文物工作人员五年的艰苦工作 ,已初步确定“洛阳邙山陵墓群”埋葬着东周、东汉 、曹魏、西晋、北魏 、后唐六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史家珍说,陵墓群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 ,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 ,五代后唐帝陵1座 。东汉帝陵分别是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 、冲帝怀陵 、灵帝文陵;曹魏帝陵为文帝首阳陵;西晋帝陵分别是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 、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帝陵分别是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 、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后唐帝陵为明宗徽陵。这24位帝王有的在历史上曾叱咤风云 ,其中有大名鼎鼎的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以迁都促进民族大融合而青史留名的北魏孝文帝;也有的一闪而过,仅在历史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如汉冲帝刘炳 ,他2岁即位,3岁即崩,在位还不到一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室主任严辉介绍说 ,整个陵墓群占地面积750余平方公里,所在区域东西长50公里 、南北宽20公里,包括了孟津和偃师以及洛阳市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个区 ,涵盖了20多个乡镇,360多个自然村 。陵墓群西至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郊红山乡杨冢村一线,东至偃师山化乡南游殿村—山化乡忠义村一线 ,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 。陵墓位置已初步明确历史上洛阳13朝为都,邙山又是风水极佳之地,除了帝王 ,无数的文臣武将也埋藏在这里 ,曾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的形容。这也造成了陵墓群和古墓群集中在一起,相互交叉 ,难以分辨的麻烦。尽管24位帝王的陵墓都有历史记载,但真正找起来并不太容易 。严辉说,经过此次调查 ,邙山陵墓群可分为4个区:西段(北魏陵区) 、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 、东段(西晋 、曹魏陵区)和夹河段(东汉、西晋墓群)。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出居成周,子朝居于王城,敬王以后11王均居于成周 ,这些周王的葬地应在成周附近。其陵墓区位于洛阳市郊白马寺镇金村附近 。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东汉5帝葬于邙山。东汉陵区主要位于孟津县送庄乡三十里铺村及其附近地域 ,汉魏故城的西北方。面积近40平方公里,墓冢的年代和规模与《帝王世纪》、《古今注》等文献记载的邙山五陵的方位一致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 ,265年 ,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国都。曹魏 、西晋陵区,位于东汉陵区以东 ,汉魏故城的东北方,邙山东段首阳山南北两侧。据文献记载,曹文帝首阳陵、西晋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 、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分布在这里 。1982年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发现了位于偃师市南蔡庄北的晋武帝峻阳陵和位于后杜楼西北的文帝崇阳陵,并对两处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目前其余帝陵的准确方位还没找到。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北魏陵区位于东汉陵区的西侧,洛阳瀍河东西两岸 ,汉魏故城的西北方,分布在孟津县朝阳乡 、洛阳市郊的红山乡等7个乡镇的50余个村庄 。公元907年至960年为五代时期,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建都于洛阳。孟津县送庄乡的护庄村西南有一座覆斗形大冢 ,地望和文献记载相符,覆斗式封土又是唐以来帝陵通常采用的形制,可以确定此即后唐明宗徽陵。和此前依靠文献文字记载陵墓位置不同 ,此次考古调查采取了很多现代科学技术 ,如GPS卫星定位 、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调查人员实地探查发现墓冢,然后利用卫星定位 ,将调查地点的坐标标注在电子地图上,同时进行现场考古考察、测绘 、照相 、录像等 。严辉说,这样的调查一劳永逸 ,陵墓在哪儿一目了然,不会再出现仅仅知道大致范围而难以确定具体位置的问题。光武帝原陵的新发现在已知晓的24位帝王陵中,光武帝刘秀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刘秀从王莽手中夺回了汉家天下 ,开创了东汉的基业 。长期以来,刘秀的埋葬地一直被认为在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那里有一座人称“刘秀坟”的陵墓 ,并已经开发成了颇具规模的旅游景点,该陵因枕河蹬山的墓葬方式还被赋予了很多神奇的传说。但事实上,考古界和史学界对光武帝陵墓的具体位置一直有争议。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室主任严辉认为 ,邙山东汉陵区的核心区域是在孟津县送庄乡三十里铺村及其附近地域 。其间的古代墓冢不仅密集 ,而且大小冢结合,要件齐全。墓冢的年代绝大部分为东汉时期,其形制规模也相对较大。整个邙山地区别无第二个如此规模庞大而又布局结构完整的汉墓区 ,所以此即东汉帝陵核心区域无疑 。“光武帝刘秀的陵墓也应该在这里。”严辉说。该陵区现存有5座独立大冢 。其中有4座大致成南北一线,它们是三十里铺村的大汉冢、平乐村的二汉冢、三汉冢 、刘家井大冢,另外还有1座位于上述4座的西侧 ,即东山头村东南的玉冢 。从清代开始,人们虽然对它们的归属、年代一直存在着分歧,但均认为是帝陵。5座大冢中无论封土直径还是规模 ,都要数大汉冢,因此严辉认为,大汉冢极有可能是光武帝原陵。严辉说:“光武帝原陵为东汉的祖陵 ,构建宏大的陵园和陵冢乃情理之中,陵区内唯有大汉冢能与之匹配 。我们在大汉冢封土附近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建筑基址和建筑遗址群,另外还采集到了一些重要的汉代碑刻 ,上面有‘汉室中兴’字样 ,这些证据表明大汉冢极有可能就是光武帝原陵。 ”如今的大汉冢前竖立一通今人的碑刻,上写该陵墓为安帝恭陵。经过这一次的调查,这个碑刻可能要重写 ,光武帝原陵的字样要刻到这里 。邙山帝陵曾普遭盗毁一般认为,帝王陵不但规模宏大,而且陪葬品价值连城 ,如秦始皇陵打开后出土的随葬品轰动世界。那邙山上的24位帝王陵的价值有多大呢?严辉说,邙山上的帝王陵不可能像秦始皇陵那样,一是这些帝王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倾全国之力来造陵墓;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邙山上陵墓盗毁严重。从历史上的记载看 ,由于各种原因,邙山陵墓群破坏甚重,墓冢数量减少 ,墓室被盗掘,封土和陵园遗址遭毁坏 。东汉末年社会混乱,军阀饥民发掘帝陵及其陪葬 ,掠夺财宝。对皇室新陵旧冢的大规模盗掘 ,起于董卓,他八月入洛阳,九月即趁丧葬之际 ,打开位于城北的文陵,墓中珍物一扫而光。后曹操设置机构与官员,专司刨坟挖金 ,可谓空前绝后,洛阳城外的皇家陵园也难以幸免 。唐末五代战乱之际,洛阳的帝王陵墓普遭盗挖。清朝末年 ,西方列强在中国搜刮古物,洛阳首当其冲。1904年汴洛铁路动工经过邙山南麓,毁坏了一批古墓 ,出土的随葬品使欧美竞相购求 。最痛心的一段是1928年~1932年间,位于邙山脚下的东周金村大墓曾遭到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和美国人华尔纳胁迫当地村民的疯狂盗掘,出土珍贵文物数以千计 ,后来大都流失海外 。洛阳数十年来曾发掘大量古墓,后以北魏宣武帝陵为依托,再选出26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墓葬建起了洛阳古墓博物馆 ,并于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北魏宣武帝是孝文帝的儿子,陵墓地面上保存有高大的封冢,草木萋萋,雄浑肃穆 ,地下幽宫深邃,气象森森。虽历经千年,仍依稀可见帝王生前的威仪与身后的排场 。上世纪80年代,北魏宣武帝景陵经国家批准后进行了科学发掘,但墓室中基本被盗空。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个盗洞 ,其中一个大约开凿于宋金年间的盗洞准确地打在石门内。严辉说,目前对帝陵的考古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帝陵、陪葬墓的布局 、墓葬形制、埋葬制度以及保存状况和各个时期陵寝制度的发展演变情况等 。如2004年2月28日~5月26日 ,该队先期对北魏孝文帝长陵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钻探,基本清楚了长陵陵园遗址的布局、机构 、文化内涵和保存状况。2006年3月,他们还对孟津县东山头村的玉冢进行了调查和勘探 ,这个墓冢的直径94米,属于帝陵级别的墓冢,处于东汉陵区和北魏陵区的结合点 ,其性质对于解决邙山东汉和北魏陵墓的布局至关重要。“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的任务繁重 ,无论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还是考古工作本身需要,真正发掘帝陵的时机还不成熟 。”严辉说。但这不代表邙山帝陵不存在震惊的新发现。

mang 邙 máng (1) 古邑名 [Mang village] 。也作“亡”、“芒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 (2) 山名 [Mang mountain]。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 。山连偃师、巩县 、孟津3县地,绵亘400余里 。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

文化

北邙山 “北邙山上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邙山,南系悠悠洛水,北临滔滔黄河;面向苍苍嵩岳,背负巍巍太行 ,水低土厚,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风水宝地。所以 ,中国历史上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 。而且,中原的洛阳 ,开封久为国都,帝王将相也以身后安葬北邙为荣。如洛阳就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在长达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皇亲国胄 ,达官显贵,死后也多葬于邙山上下。因此,邙山冢墓之多 ,剩余的几乎“无卧牛之地” 。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墓葬更是如此,皇帝为冢 ,名人为墓,百姓为坟。由于邙山冢墓众多,所以邙山附近有不少村庄以冢命名 ,像冢头村,杨冢村,盘龙冢村 ,大冢头村等。.按照封建等级规定,一品官的墓葬一般高不过18尺,而邙山地表的古墓冢大都在18尺以上 ,由此可见 ,这里长眠的大多是显赫一时的盖世人物 。在邙山方圆几十公里的地段内,仅皇冢陵园就有5处:东周王陵区,埋葬着东周25位国王中的8位:东汉皇陵区 ,埋葬着光武帝,安帝,顺帝 ,冲帝,灵帝5位皇帝:还有曹魏皇陵区,西晋皇陵区 ,北魏皇陵区。此外,三国蜀后主刘禅,南陈后主陈叔宝 ,南唐后主李煜等也都葬于此地。

关于“邙山陵墓群到底埋葬了多少陵墓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跟着风走]投稿,不代表洁臣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cen.net/jiechen/233.html

(12)
跟着风走的头像跟着风走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跟着风走的头像
    跟着风走 2025年09月20日

    我是洁臣号的签约作者“跟着风走”

  • 跟着风走
    跟着风走 2025年09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邙山陵墓群到底埋葬了多少陵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邙山陵墓群到底埋葬了多少陵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跟着风走
    用户092008 2025年09月20日

    文章不错《邙山陵墓群到底埋葬了多少陵墓》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