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ito基础知识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ito基础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ITO 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 ,ITO薄膜即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通常有两个性能指标:电阻率和透光率 。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ito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ITO的介绍
在化学上 ,ITO 是Indium Tin Oxides的缩写。
作为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可以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 、紫外线及远红外线。因此 ,铟锡氧化物通常喷涂在玻璃、塑料及电子显示屏上,用作透明导电薄膜,同时减少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及紫外、红外 。
在氧化物导电膜中,以掺Sn的In2O3(ITO)膜的透过率最高和导电性能最好 ,而且容易在酸液中蚀刻出细微的图形,其中透光率达90%以上。ITO中其透光率和阻值分别由In2O3与SnO2之比例来控制,通常SnO2:In2O3=1:9。
目前ITO膜层之电阻率一般在5*10E-4左右 ,最好可达5*10E-5,已接近金属的电阻率,在实际应用时 ,常以方块电阻来表征ITO的导电性能,其透过率则可达90%以上,ITO膜之透过率和阻值分别由In2O3与SnO2之比例控制 ,增加氧化铟比例则可提高ITO之透过率,通常SnO2: In2O3=1:9,因为氧化锡之厚度超过200?时 ,通常透明度已不够好---虽然导电性能很好 。
如用是电流平行流经ITO脱层的情形,其中d为膜厚,I为电流,L1为在电流方向上膜厚层长度 ,L2为在垂直于电流方向上的膜层长主,当电流流过方形导电膜时,该层电阻R=PL1/dL2式中P为导电膜 之电阻率 ,对于给定膜层,P和d可视为定值,P/d ,当L1=L2时,怒火正方形膜层,无论方块大小如何 ,其电阻均为定值P/d,此即方块电阻定义: R□=P/d,式中R□单位为:欧姆/□(?/□) ,由此可所出方块电阻与IOT膜层电阻率P和ITO膜厚d有关且ITO膜阻值越低,膜厚越大。
目前在高档STN液晶显示屏中所用ITO玻璃,其R□可达10?/□左右,膜厚为100-200nm ,而一般低档TN产品的ITO玻璃R□为100-300?/□,膜厚为20-30nm。
影响ITO阻值的因素
1 、ITO玻璃之方块电阻
要确保走线电阻小,应酬让ITO玻璃方块电阻小 ,因为R□=P/d,则必须选P小,d适当大些的材料 。
2、L1/L2
L1/L2即走线在平行电流方向与垂直电流方向上的长度比 ,在R□一定时,要保证走线电阻值小,就要让L1/L2小 ,当L1一定时,只有增大L2,也说法是在设计时 ,走线应尽可能加宽;而当L2一定时,L1就要小,即走线宽度一定时,细线应尽可能短。
3、ITO阻值影响
在LCD显示屏设计当中 ,不仅要考虑走线布对ITO阻值的影响,还要考虑生产工艺对ITO阻值的影响,以便选择适当方块电阻的ITO玻璃 ,以便设计到制作的全面控制,生产高对比的LCD产品,这时高占空比及COG产品无为重要 ,如ITO膜厚的均匀性,因为ITO的靶材及工艺的不稳定,会使同样长度与宽度的ITO阻值发生变化 ,如目标值为10?时,其R□范围在8-12?之间,所以在生产中要使用ITO膜厚均匀的导电玻璃 ,以减少电阻的变化,其次为ITO玻璃的耐高温时性,酸碱性,因为通常LCD生产工艺中要使用高温烘烤及各种酸碱液的浸泡 ,而一般在300?C *30min的环境中,会使R□增大2-3倍,而在10wt%NaOH*5min及6wt%HCL*2min(60?C)下也会增到1.1倍左右 ,由此可知,在生产工艺中不宜采用高温生产及酸碱的长时清洗,若无法避免 ,则应尽量在低温下进行并尽量缩短动作时间。
关于“ito基础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邛弋焱]投稿,不代表洁臣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cen.net/jiechen/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洁臣号的签约作者“邛弋焱”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ito基础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ito基础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ITO 是一种N型氧...
文章不错《ito基础知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