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天干地支怎么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天干地支怎么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天干地支怎么算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
天干是:甲 、乙、丙、丁 、戊、己、庚、辛 、壬、癸 ,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 、壬为阳干,乙、丁、己 、辛、癸为阴干;子、寅 、辰、午、申 、戌为阳支,丑、卯、巳 、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 ,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 ,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 ,阴干配阴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 、纪日、纪时的。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 ,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 ,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 。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 ,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 、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 。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 ,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
生辰八字天干地支查询
每个人的生辰八字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八字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那么怎么查到自己的生辰八字呢?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说明生辰八字的算法。
怎样计算生辰八字?
举例来说,如果出生于公元2010年5月6日8时,根据干支纪年的方法来计算 ,可得出生辰八字为:庚寅:年;庚辰:月;丙辰:日;壬辰:时 。
生辰八字算命基本方法
1
排四柱
排年柱:排四柱是推命的第一步,即由命主出生之年月日时排出其四柱.由于四柱是由八个干支组成,因此也叫排八字。下面分别说明年月日时其四柱排法。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农历的干支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如某人1998年正月初三生,由于98年交立春是正月初八8时53分,因此此人的年柱为97年之丁丑 ,而非98年之戊寅。
2
排月柱
月柱,即用农历的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
我们用的农历也叫夏历,是建寅月的 ,即每年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直到十二月为丑月 ,月柱中的地支每年固定不变,从寅月开始,到丑月结束。
一月为寅月:从立春到惊蛰;二月为卯月:从惊蛰到清明;三月为辰月:从清明到立夏;四月为巳月:从立夏到芒种;五月为午月:从芒种到小暑;六月为未月:从小暑到立秋;七月为申月:从立秋到白露;八月为酉月:从白露到寒露;九月为戌月:从寒露到立冬;十月为亥月:从立冬到大雪;十一月为子月:从大雪到小寒;十二月为丑月:从小寒到立春。
3
排日柱
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中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
日柱,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
日柱 ,在命学上是以晚上子时开始顺时针到亥时,十二个时辰为一天,每一个时辰占两个钟点。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 ,即晚上的十一点。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 。这一点请特别留意,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4
排时柱
时柱 ,用农历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23点--凌晨1点前;丑时:1点--凌晨3点前;
寅时:3点--凌晨5点前;卯时:5点--凌晨7点前;
辰时:7点--上午9点前;巳时:9点--上午11点前;
午时:11点--下午13点前;未时:13点--下午15点前;
申时:15点--下午17点前;酉时:17点--下午19点前;
戌时:19点--晚上21点前;亥时:21点--晚上23点前 。
古人将一日等分为十二时辰,即:
夜半:子时
鸡鸣:丑时
平旦:寅时
日出:卯时
食时:辰时
隅中:巳时
日中:午时
日_:未时
哺时:申时
日入:酉时
黄昏:戌时
人定:亥时
怎样查自己的天干地支
怎样查自己的天干地支
用一公式计算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 ,不出一二分钟就能计算出一九00年到二一00年间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且非常准确,比流星赶月法不知要省事多少倍。
1、1900—-2100年之年干:年尾数-3
例:1969年年干=9—3=6 ,第6位天干就是已;
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
2、1900—-19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数+1;2000—-20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数+5。
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2012年年支=12+5=17 ,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已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 。
3 、月干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 ,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2+月份
例:1969年年八月的天干=6×2+8=20,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天干第十位为癸 ,则此月干支为癸酉。
4、日干支公式:
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5+55+/4
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5+15+/4 。
例:2008年月日10月18日:
日干支基数=×5+15+/4=36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
从1月1号到10月5日按满60去之后数为36+31+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
则天干去10的倍数余8为辛,地支去12的倍数余4为卯。今天干支就是辛卯
注:2月份要么是28天,要么是29天 ,每隔4年为29天的,其他均为28天 。比如:2000、2004 、2008年等年份的2月份均为29天。
5、时干公式=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自己推巧去吧 ,这样你可以排任何一天的四柱了哦。
注:此处的日支序数应为时支序数,可能是笔误 。
6、还有,叫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算出任何年龄的干支,但只能推算出年干支不能推出日干支 ,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十的倍数为倒推天干数,去掉十二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如今年为戊子40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40岁去30余10天干从戊倒推10位是已 ,地支40去36余4从子倒推4位是酉生年就是已酉。62岁生年余2从今年的天干戊倒推2位是丁,从今年的地支子倒推2位是亥 。
从此每年每日的干支不用去翻皇历了,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你都知道 ,人家还以为你记性如此了得呢,你就省点时间多悟道吧。
以上就是与怎样查自己的天干地支相关内容,是
如何看懂自己的八字
提起怎么看八字命理 ,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如何看八字,另外 ,还有人想问怎样正确看待八字命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怎样看八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何看八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么看八字命理
1 、怎么看八字命理:如何看八字
一.推命之步骤如何看懂自己的八字格局。
一.依命式表分男命、女命,填注出生之年月日时。
二.四柱干支排列:生辰八字怎么看什么命 。
1.年柱、日柱:参阅万年历取之。
2.月柱:依“五虎遁年起月表” ,由年干、生月对照取之。或参阅万年历 。
3.时柱:依“五鼠遁日起时表”,由日干 、生时对照取之。
三.参阅“日主天干及地支十神表 ”以日干对照四柱天干及地支取配十神。八字命理学基础知识 。
四.依生月、日、时,对照该月之节入 ,计算相隔日时数,决定干深浅,以知其干含气:正气 、或中气、或余气。再以日干对照干 ,而取配干十神。
五.空亡:如何看自己的八字命格 。
以年柱、日柱干支,分别对照旬中所属空亡之支字,再观四柱地支是否逢之。如何看懂自己的八字。
六.日干十二运:
以日干对照四柱地支取配 。参阅“日干十二运表”。以知各住运势兴替旺衰。
七.命带神煞:
以日干 、年支、月支、日支 ,或其他神煞表,分别取配神煞,以为论命佐证。
八.小儿关煞:看八字基本步骤详解 。
分别以年干 、月支、日干取之 ,以为养育之注意事项。
九.干支生克:天干三甲的大人物。
依四柱天干、地支之 、五行,分别论干合、干生、干克,及支三会、三合 、半三合、、六冲 、相刑、相破、相害 、自刑等,合会成化与否亦一并以含气数注明 ,以为推判日主强弱旺衰、吉凶祸福之佐 。
十.流年干支:
以生年干支为一岁,依序顺位排列,于“六甲空亡及流年干支对照表”内分别注记 ,以利查阅。怎么看八字命格。
十一.辩格局:
依命局五行、十神配置,先从变格斟酌,是否入格?入格则取变格为格局 。不入格 ,则以日干对照月支:
1.以透月支干取格。
2.以月支干深浅取格。
十二.日主强弱旺衰:
以四柱干支五行之含气数增减,配合月支加权计算,以论日主强弱旺衰 。坐杀截脚一定命不好吗。
十三.取用神 ,明喜忌:参酌知道自己的八字了怎么算。
1.正格格局及用神对照表 。怎么看待八字算命。
2.外格格局表八字没必要研究空亡。
3.正格格局用神及运表。
以格局 、日主强弱、十神配置及含气数多寡,择取命中一最有利之十神为用神,并明辨喜、忌 、闲神 ,以为岁运吉凶祸福之据 。最全八字解析。
十四.命宫、胎元、息元:命理推论佐辅之环,勿以等闲视之。
1.胎元:受胎之月,以月柱干支为基准 。月干进一位,月支进三位 ,所组之干支即是。
2.息元:以日柱干支为基准,取与日柱干支相合者之干支,即为息元。盲派八字算命网站 。
3.命宫:以生月、生时取之。
以命局 、胎元之支 ,与命局四支共论含气数,是否成三会、三合之局?
十五.立行运:分男女、年干,而定顺逆行运。
1.阳男阴女:顺行运 ,以出生日后之下一个节入时间扣减出生之月 、日、时 。
2.阴男阳女:逆行运,以出生之月、日 、时,扣减出生日前之上一个节入时间。
3.出生之月、日、时 ,与节入时间相同者,不论男女,不分年干 ,一律以一岁立行运。
十六.大运排列:以月柱干支为基准 。
1.顺行:阳男阴女,以月柱干支之次一位干支为柱,再依序顺行排至第七柱止。己卯日出生时辰。
2.逆行:阴男阳女,以月柱干支之上一位干支为柱 ,再依序逆行排至第七柱止。
十七.小运排列:未交大运前,则推其小运 。丁火八字案例100命理。
1.以时柱干支为基准:网上填了姓名生辰八字。
阳男阴女:顺行,以时柱干支之次一位干支为一岁小运干支 ,依次顺排至大运前止 。
阴男阳女:逆行,以时柱干支之干支为一岁小运干支,依次逆排至大运前止。
2.以年柱干支为一岁小运干支。再依:这怎么看八字 。
阳男阴女 ,顺排,以年柱干支之次一位干支为二岁。己卯日女命七杀为喜。
阴男阳女,逆排 ,以年柱干支之上一位干支为二岁 。字丙寅丙申戊寅甲寅。
3.以流年干支排列,不分男女 、年干,一律以流年干支为小运之论判基准。
十八.岁运十二宫煞论:烂命八字案例 。
1.依命宫所属支位 ,逆布十二宫。怎么看八字运势。
2.以日干对照十二支,填列十二运,及地支十神。刘銮雄的八字命理分析 。
以日干对照各宫位之天干,填列天干十神。
3.以年柱干支为1岁基准 ,依流年干支顺排所属年岁,直至60岁止。己卯日柱有多烂 。
4.参酌大运干支所辖年龄,与流年干支 ,和命局四柱干支,及神煞,共论吉凶祸福。
二.推命之要领
一.论性情及形貌:
依命局五行中和、强弱、过弱而观性情及形貌。另可以日干 ,五行及用神推论性情 。
二.论适合之事业:
怎样看八字
以喜用之五行及用神为断。
三.论疾病:
参酌命局五行含气数,以知过旺及偏枯之五行,除引致该行之疾 ,其相克之行亦易罹疾。日干 、日支受克、冲、刑,其干支代表之部位亦易染疾 。
另四柱干支组合,有克冲刑或坐弱运 ,亦易罹疾。
四.论有利之方位、四时等:以喜用神之五行推论。
五.论小心年限:
岁运克冲用神,或行用神之岁运,坐死墓绝沐浴者;或命宫宫支冲岁运之支 、冲月支;或大运冲月支,日主死绝无气 ,用神无力休囚,均为小心年限,应谨慎处事 。
六.论学历
1.升学应考期间 ,岁运为喜用神,但男忌妻星,女忌夫星管事。
2.命带文昌、学堂、学馆 、华盖学术之神及印绶遇禄。正官或正印于命局旺而有力 ,透干或干合日干或支合、支会日支成喜用神。
3.升学应考期间,流年为喜用神,逢三台、八座值事 。或科甲星 ,坐吉神贵人,居旺地。
4.命局用神有力,近日主 ,无破损,五行中庸,不杂者。以上条件愈多者,获取高学历之机会愈多 。
七.论姻缘:
早婚者 ,夫妻星透干且合。大运现夫妻星,或岁运干支字与日柱干支合者,尤其合成夫妻星者 ,更属结婚之运。岁运干支与原命式之夫妻星有合会者均为姻缘来到之时 。
八.论财富:
日主强旺,岁运逢财星耗,尤其三会 、或三合、半三合、 、天干五合成财局 ,或财星坐强运,均能致富。财星愈旺愈富。日主弱,岁运逢比劫助 ,比劫愈旺则愈富 。
九.论六亲:
以代表六亲之十神、四柱坐下之神煞、十二运及干支生克,十神之喜忌 、配置、旺衰析论六亲。
十.论命吉凶:依命局五行、十神之旺衰、配置 、用神之有力、团结、有情与否论判。凡本篇各单元,务必能融会贯通后 ,方能得心应手 。初学者,可从本身推起,进而论及亲友,从已知的过去经验 ,相互印证命理,逐渐培养信心。
一般,大都以营利为生 ,谈论命理因陋就简,不若自己推论来得详实,所谓“名医非良医”正是此理。
如想进一步钻研 ,则可从古籍命学之著,着手探研,并有系统从各行各业调查统计 ,使命理与实务相辅相成。
以上就是与如何看八字相关内容,是
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
提起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大家都知道 ,有人问天干地支的算法,另外,还有人想问最简单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天干地支的简便算法?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的算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
1 、天干地支的算法
甲、乙、丙 、丁、戊、己 、庚、辛、壬 、癸子、丑、寅、卯 、辰、巳、午 、未、申、酉 、戌、亥简单易懂的年干支计算方法 。
首先你得了解或者背过天干地支怎样推算天干地支。
计算现在任意的一个年份的天干地支
天干:年份减3,除以10 ,没有余数就是天干的***个,余数是1对应甲,是2对应乙 ,依次往后推
地支:年份减3,除以12,没有余数就是地支的***个 ,余数是1对应子,是2对应丑,依次往后推。—3=÷10=则天干为癸天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 。
—3=÷12=。。 。。。 。8则地支为未推算天干地支的方法。
因此年是癸未年—3=÷10=。 。。。。 。6则天干为己
—3=÷12=则地支为亥
因此年是己亥年
2、最简单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记住一个年分的天干地支 ,比如的天干地支为戊辰龙年我们要计算哪一年,天干十位十位往后推,地支十二位十二位往后推,因为天干为十位 ,地支为十二位。地支有小数点的怎么算。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掐指算命的108句口诀。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 ,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 ,酉鸡,戌狗,亥猪 。
转换规则:适用于所有公历年号。天干地支计算法。
根据万年历查看年干支 ,这是比较省事的方法 。
自然数序法求干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手指图。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每**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
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三十句算命词。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或8-N+10 ,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或10-N+12,N=年号/12的余数 。天干地支速算。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年的干支?哪些日支能得好配偶。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年的年干=8-9+10=9=壬;天干地支求法 。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 ,前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年的干支为壬午。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或N-3+10,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或N-3+12 ,N=年号/12的余数 。
例:求公元年和年的干支?
年的年干=4-3=1=甲,年的年干=1-3+10=8=辛;
年的年支=0-3+12=9=申,年的年支=7-3=4=卯;天干地支算命法免费。
故公元年的干支为甲申 ,年的干支为辛卯。手指掐算的方法图解 。
整数序法求干支
天干按庚 、辛、壬、癸 、甲到癸的顺序为-3、-2、-1、0 、1~10,
地支的顺序按申、酉、戌 、亥、子到亥的顺序为-3、-2 、-1、0、1~12。日干支计算公式。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掌上推算岁数干支法。
年支=10-N ,N=年号/12的余数。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年的年干=8-9=-1=壬;天干地支算法题。
前22的年支=10-10=0=亥,前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年的干支为壬午 。
公元后的算法:天干地支时间对照表。
年干=N-3 ,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从出生年份如何算天干地支 。
年支=N-3,N=年号/12的余数。
例:求公元年和年的干支?出生时辰天干地支对照表。
年的年干=4-3=1=甲,年的年干=1-3=-2=辛;三十句算命金口诀 。
年的年支=0-3=-3=申 ,年的年支=7-3=4=卯;
天干地支的简便算法?
故公元年的干支为甲申,年的干支为辛卯。
-干支纪年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的算关内容,是
有"昭"字的年号有哪些?比如吴三桂的昭武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1360—1424年) ,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棣,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 。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为燕王。受教育于宫廷。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三月赴封国北平 ,时年21岁 。史载,朱棣智勇有大略,屡次率诸将出征 ,皆建战绩,颇有威名。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
扩展资料
1400年大事记
1 、1400年 ,杨士奇应惠帝之召,进入翰林院当编纂宫,迅即为翰林修书总裁方孝借推崇 ,奏升为副总裁
2、1400年,十月,燕王的“靖难军 ”攻取沧州盐山等地
3、1400年 ,燕王率"靖难"之兵曾屯驻固安县.
4 、1400年,越南陈朝陈朝最后的国王陈少帝被胡季犛簒夺王位,陈朝完全灭亡
5、1400年 ,蒙古额勒伯克汗长子坤帖木儿即位
6、1400年,明廷多次秘密派人和客列亦惕部首领阿木古郎凯联系安定边疆之事,使明廷挫败阿鲁台势力
7、1400年,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 ,高度发达的商业,开始与中国 、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百度百科-1400年
清朝的“徐门三进士”分别是哪三个人?他们有什么故事?
汉朝年号表
(西汉) 建元、元光 、元朔、元狩、元鼎 、元封、太初、天汉 、太始、征和、后元 、始元、元凤、元平、本始 、地节、元康、神爵 、五凤、甘露、黄龙 、初元、永光、建昭 、竟宁、建始、河平 、阳朔、鸿嘉、永始、元延 、绥和、建平、元寿 、元始、居摄、初始
(新)始建国 、天凤、地皇
(西汉)更始
(东汉)建武、中元 、永平、建初、元和 、章和、永元、元兴、延平 、永初、元初、永宁 、建光、延光、永建 、阳嘉、永和、汉安 、建康、永嘉、本初 、建和、和平、元嘉、永兴 、永寿、延熹、永康 、建宁、熹平、光和 、中平、光熹、昭宁 、永汉、中平、初平 、兴平、建安、延康
三国年号表
三国
〔魏〕黄初、太和 、青龙、景初、正始 、嘉平、正元、甘露 、景元、咸熙
〔蜀〕章武、建兴 、延熙、景耀、炎兴
〔吴〕黄武 、黄龙、嘉禾、赤乌、太元 、神凤、建兴、五凤 、太平、永安、元兴 、甘露、宝鼎、建衡 、凤凰、天?、天玺 、天纪
晋朝年号表
(西晋)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永熙、永平、元康 、永康、永宁、太安 、永安、建武、永安 、永兴、光熙、永嘉 、建兴
(东晋)建武、太兴、永昌、太宁 、咸和、咸康、建元 、永和、升平、隆和 、兴宁、太和、咸安 、宁康、太元、隆安 、元兴、义熙、元熙
南北朝年号表
〔宋〕永初、景平 、元嘉、孝建、大明 、永光、景和、泰始 、泰豫、元徽、升明
〔齐〕建元 、永明、隆昌、延兴 、建武、永泰、永元、中兴
〔梁〕天监 、普通、大通、中大通 、大同、中大同、太清 、大宝、天正、承圣 、天成、绍泰、太平
〔陈〕永定 、天嘉、天康、光大、太建 、至德、祯明
〔北魏〕登国、皇始 、天兴、天赐、永兴 、神瑞、泰常、始光 、神、延和、太延 、太平真君、正平、承平、兴安 、兴光、太安、和平 、天安、皇兴、延兴 、承明、太和、景明 、正始、永平、延昌 、熙平、神龟、正光、孝昌 、武泰、建义、永安 、建明、普泰、中兴 、太昌、永兴、永熙
〔东魏〕天平 、元象、兴和、武定
〔西魏〕大统
〔北周〕武成 、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大成、大象
〔北齐〕天保、干明 、皇建、太宁、河清 、天统、武平、隆化 、承光
隋朝年号表
〔隋〕开皇、仁寿、大业 、义宁
唐朝年号表
〔唐〕武德、贞观、永徽、显庆 、龙朔、麟德、干封 、总章、咸亨、上元 、仪凤、调露、永隆 、开耀、永淳、弘道 、嗣圣
(周)文明、(周)光宅、(周)垂拱、(周)永昌 、(周)载初、(周)天授、(周)如意 、(周)长寿、(周)延载、(周)证圣 、(周)天?万岁、(周)万岁登封、(周)万岁通天 、(周)神功、(周)圣历、(周)久视 、(周)大足、(周)长安
〔唐〕神龙、景龙、唐隆 、景云、太极、延和 、先天、开元、天宝 、至德、干元、上元 、宝应、广德、永泰 、大历、建中、兴元、贞元 、永贞、元和、长庆 、宝历、太和、开成 、会昌、大中、咸通 、干符、广明、中和 、光?、文德、龙纪、大顺 、景福、干宁、光化 、天复、天佑
五代年号表
〔后梁〕开平、干化 、贞明、龙德
〔后唐〕同光、天成 、长兴、应顺、清泰
〔后晋〕天福 、开运
〔后汉〕天福、干佑
〔后周〕广顺、显德
宋朝年号表
(北宋)建隆、干德 、开宝、太平兴国、雍熙 、端拱、淳化、至道 、咸平、景德、大中祥符 、元禧、干兴、天圣 、明道、景佑、宝元、康定 、庆历、皇佑、至和 、嘉佑、治平、熙宁 、元丰、元佑、绍圣 、元符、建中靖国、崇宁 、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靖康
(南宋)建炎、绍兴、隆兴 、干道、淳熙、绍熙 、庆元、嘉泰、开禧 、嘉定、宝庆、绍定 、端平、嘉熙、淳佑、宝佑 、开庆、景定、咸淳 、德佑、景炎、祥兴
辽年号表
〔辽〕神册 、天赞、天显、会同 、大同、天禄、应历 、保宁、干亨、统和、开泰 、太平、景福、重熙 、清宁、咸雍、太康 、太安、寿昌、干统 、天庆、保大
金年号表
〔金〕收国、天辅 、天会、天眷、皇统、天德 、贞元、正隆、大定 、明昌、承安、泰和 、大安、崇庆、至宁 、贞佑、兴定、元光 、正大、开兴、天兴、 、、、 、
2中国历代年号表
元朝年号表
至元、元贞、大德 、至大、皇庆、延佑 、至治、泰定、致和 、天历、至顺、元统、至元 、至正、
西夏年号表
〔西夏〕显道、开运 、广运、大庆、天授礼法延祚 、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 、奲都、拱化、干道 、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天仪治平 、天佑民安、永安、贞观 、雍宁、元德、正德 、大德、大庆、人庆 、天盛、干佑、天庆 、应天、皇建、光定、干定 、宝庆
明朝年号表
〔明〕洪武、建文、永乐 、洪熙、宣德、正统 、景泰、天顺、成化 、弘治、正德、嘉靖 、隆庆、万历、泰昌、天启 、崇祯
清朝年号表
〔清〕天命、天聪、崇德 、顺治、康熙、雍正 、干隆、嘉庆、道光 、咸丰、同治、光绪 、宣统、
各朝帝王年号[转帖]
1夏禹——2、启 —— 3、太康 —— 4 、仲康 —— 5、相 —— 6、少康 —— 7 、杼 —— 8、槐(芬)—— 9、芒(荒)—— 10 、泄(世)—— 11、不降 —— 12、扃(局 、禺)—— 13、廑 —— 14、孔甲 —— 15 、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 桀( 履癸 )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 、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 ,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
商
1、天乙(汤 、武汤、唐、大乙)——2 、外丙 —— 3、仲壬—— 4、太甲(祖甲 、太宗)—— 5、沃丁 —— 6、太庚 —— 7 、小甲—— 8、雍己 —— 9、太戊 —— 10、仲丁 —— 11 、外壬 ——12、河单甲 —— 13、祖乙 —— 14 、祖辛 —— 15、沃甲 —— 16、祖丁—— 17 、南庚 —— 18、阳甲 —— 19、盘庚 —— 20 、小辛 ——21、小乙 —— 22、武丁 —— 23 、祖庚 —— 24、祖甲 —— 25、廪辛 —— 26、康丁 —— 27 、武乙 ——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 、帝辛(纣、受)
[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 ,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 ,后期以“父死子继 ”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
秦朝
1、秦仲 —— 2 、庄公 —— 3、襄公 —— 4、文公 —— 5 、宁公 ——6、出公 —— 7、武公 —— 8 、德公 —— 9、宣公 —— 10、成公——11、穆公 —— 12 、康公 —— 13、共公 —— 14、桓公 —— 15 、景公 —— 16、哀公 —— 17、惠公 —— 18 、悼公(《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19、厉公 —— 20、躁公 —— 21 、怀公 —— 22、灵公—— 23、简公 —— 24 、惠公 —— 25、出子 —— 26、献公 ——27、孝公 —— 28 、惠文王 —— 29、武王 —— 30、昭王(乙卯 前306年) —— 31 、孝文王 (辛亥 前250年)—— 32、庄襄王 (壬子 前249)—— 33、秦始皇(乙卯 前246年)——二世皇帝(壬辰 前209年)
西汉
前206 高祖 刘邦 前206 55或46 12 62或53 沛县丰邑人 ,父刘太公 前209起兵,前206称汉王,前202称帝
前194 孝惠
皇帝 刘盈 前194 13或16 8 21或24 高祖子 以皇太子嗣位
前187
高后 吕雉 前187
9 62 山阳单父人,高祖皇后 前188吕后立少帝 ,临朝称制,旋杀少帝“即位”,“在位”均指临朝称制
前元 前179
文帝 刘恒 前179 23 23 46 高祖中子 高祖十一年立为代王 ,吕后死,周勃等诛诸吕,立代王为帝
后元 前163
前元 前156 孝景
皇帝 刘启 前156 32 17 48 文帝子 以皇太子嗣位
中元 前149
后元 前143
建元 前140 武帝 刘彻 前140 16 55 70 景帝中子 以皇太子嗣位。“建元 ”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年号
元光 前134
元朔 前128
元狩 前122
元鼎 前116
元封 前110
太初 前104
天汉 前100
太始 前96
征和 前92
后元 前88
始元 前86 孝昭
皇帝 刘弗陵 前86 8 14 21 武帝少子 ,母赵婕妤 以皇太子嗣位
补充:3中国历代年号表元凤 前80
元平 前74
本始 前73 宣帝 刘询 前74 18 26 43 武帝曾孙,父史皇孙 汉武帝之戾太子遭巫蛊之祸,戾太子之孙刘询株连系狱后遇赦 ,昭帝死,霍光迎昌邑王刘贺嗣位,旋废之 ,迎刘询
地节 前69
元康 前65
神爵 前61
五凤 前57
甘露 前53
黄龙 前49
初元 前48 元帝 刘轼 前48 29 16 44 宣帝子 以皇太子嗣位
永光 前43
建昭 前38
竟宁 前33
建始 前32 统宗 刘骜 前33 19 27 45 元帝子 以皇太子嗣位
河平 前28
阳朔 前24
鸿嘉 前20
永始 前16
元延 前12
绥和 前8
建平 前6 孝哀
皇帝 刘欣 前7 19 7 25 元帝庶孙,成帝弟,定陶王刘康子 欣三岁嗣父爵定陶王,成帝无子 ,召以入宫,立为皇太子,后嗣位
元寿 前2
元始 公元1 平帝 刘欣 公元1 9 6 15 元帝庶孙 ,中山孝王之子 三岁嗣父爵为中山王,哀帝死,无子 ,太后与王莽使迎立为帝
居摄 公元6
儒子刘婴 5 1 4 21 宣帝玄孙,广戚侯刘显之子 公元5年,王莽弑平帝 ,立刘婴,号儒子
初始 公元8
东汉
建武 公元25 世祖 刘秀 25 32 33 64 汉高祖九世孙,父刘钦为南顿令 新莽末年起兵 ,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建武
中原 公元56
永平 公元58 显宗 刘庄 57 30 19 48 光武帝
第四子 以皇太子嗣位
建初 公元76 肃宗 刘妲 75 18 14 31 章帝
第五子 以皇太子嗣位
元和 公元84
章和 公元87
永元 公元89 穆宗 刘肇 88 10 18 27 章帝
第四子 以皇太子嗣位
元兴 公元105
延平 公元106 孝殇
皇帝 刘隆 105 1 1 2 和帝少子 即位时,生仅三个月,在位时间实际八个月
永初 公元107 恭宗 刘祜 106 13 20 32 章帝孙 ,父清河孝王刘庆 殇帝死,邓太后策迎刘固进宫,为和帝嗣
元初 公元114
永宁 公元120
建光 公元121
延光 公元122
永建 公元126 敬宗 刘保 125 11 20 30 安帝子 原封太子 ,后被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宦官孙程立以为帝
阳嘉 公元132
永和 公元136
汉安 公元142
建康 公元144
永嘉 公元145 孝冲
皇帝 刘炳 144 2 1 3 顺帝子 在位时间实际五个月(以皇太子嗣位)
本初 公元146 孝质
皇帝 刘昝 145 8 2 9 章帝玄孙 ,父渤海孝王刘鸿 冲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昝进宫,封建平侯 ,即位
建和 公元147 咸宗 刘志 146 15 22 36 章帝曾孙 质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志,立为帝
和平 公元150
元嘉 公元151
永兴 公元153
永寿 公元155
延熹 公元158
永康 公元167
建宁 公元168 孝灵
皇帝 刘宏 168 13 22 34 章帝玄孙 桓帝死 ,无子,窦太后与窦武迎刘宏即位,窦太后临朝
熹平 公元172
光和 公元178
中平 公元184
光熹
昭宁 (废)少帝 刘辩 189 15 1 16 灵帝子 189年九月,董卓废刘辩为弘弄王 ,190年使郎中令立儒臻杀之。
初平 公元190 孝献
皇帝 刘协 189 9 32 54 灵帝中子 由董卓拥立即位,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 ,废献帝为山阳公
兴平 公元194
建安 公元196
延康 公元220
隋朝
开皇 581 高祖杨坚 (581) 41 24 64 弘农华阴人,移居武川镇,父杨忠 ,西魏 、北周开国功臣,位至上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北周时,袭父爵隋国公 ,其女为宣帝皇后,故宣帝拜为上柱国 、大四马,宣帝死 ,静帝八岁即位,坚以外祖总揽大权,封隋王,581年二月 ,废静帝自立,国号隋
仁寿 601
大业 605 炀帝杨广 (604) 36 15 50 文帝第二子 开皇元年封为晋王,太子杨勇被废 ,立以为皇太子,604年七月杀其父即位,618年三月 ,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死于江都
义宁 617 恭皇帝 杨侑 (617) 13 2 15 炀帝孙,元德太子杨昭之子 大业三年封陈王,后改封代王 ,617年李渊入长安,奉以为帝,改元义宁 ,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次年五月,禅位于李渊,隋亡
作者:人头气球 2006-6-1 14:55 回复此发言4中国历代年号表
唐朝
武德 618 高祖 李渊 (618) 53 9 70 父李柄 ,袭封唐国公,隋柱国大将军 年七岁袭封唐国公 。大业中任岐州辞史,荥阳与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 ,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 ,立杨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恭帝),国号唐,改元武德
贞观 627 太宗 李世民 (626) 28 24 51 高祖次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 ,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太子建成 、齐王元吉及其诸子,遂被立为太子 ,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为太上皇
永徽 650 高宗 李治 (649) 22 35 56 太宗九子 即位前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其长兄太子承乾被废而被立为太子,太宗死 ,嗣位
显庆 656
龙朔 661
麟德 664
乾封 666
总章 668
咸亨 670
上元 674
仪风 676
调露 679
永隆 680
开耀 681
永淳 682
弘道 683
嗣圣 684 中宗 李显 684
文明 684 睿宗 李旦 684
光宅 684 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 (690) 67 16 82 井州文水人,父武士跃,贞观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 ,封应国公 高宗皇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与朝政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照临朝称制 ,次年废中宗,立四子李旦,载初元年(690年)废李旦 ,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都洛阳,史称“武周”
垂拱 685
永昌 689
载初 690
天授 690
如意 692
长寿 692
延载 694
证圣 695
天册万岁 695
万岁登封 696
万岁通天 696
神功 697
圣历 698
久视 700
大足 701
长安 701
北宋
建隆 960 太祖 赵匡胤 (960) 34 17 50 父是赵弘殷 仕后周 ,以军功累至殿前都典检,掌禁军。恭帝显德七年(960年)一月,领兵到陈桥驿 ,与部将策动兵变,被拥立为皇帝,国号宋
乾德 963
开宝 968
太平兴国 976 太宗 赵光义 (976) 38 22 59 太祖弟 即位前任开封府尹、中书令 ,加封晋王,位在宰相之上。太祖卒,嗣位
雍熙 984
端拱 988
淳化 990
至道 995
咸平 998 真宗 赵恒 (997) 30 26 55 太宗第三子 以皇太子嗣位
景德 1004
大中祥符 1008
天禧 1017
乾兴 1022
天圣 1023 仁宗 赵祯 (1022) 13 42 54 真宗第六子 以皇太子嗣位
明道 1032
景佑 1034
宝元 1038
康定 1040
庆历 1041
皇佑 1049
至和 1054
嘉佑 1056
治平 1064 英宗 赵曙 (1063) 32 5 36 赵允让第十三子 年四岁 ,由仁宗养于宫中,后立为皇太子,以皇太子嗣位
熙宁 1068 神宗 赵 (1067) 20 19 38 英宗长子 以皇太子嗣位
元丰 1078
元佑 1086 哲宗 赵煦 (1085) 9 16 24 神宗第六子 以皇太子嗣位
绍圣 1094
元符 1098
建中靖国 1101 徽宗 赵佶 (1100) 19 26 54 神宗第十一子 即位前封端王 。哲宗死 ,嗣位。靖康二年(1127年)被金兵虏归,后死于五国城
崇宁 1102
大观 1107
政和 1111
重和 1118
宣和 1119
靖康 1126 钦宗 赵桓 (1126) 27 2 62 徽宗长子 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皇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12月,受父禅即帝位。靖康元年(1126年)11月 ,金兵攻破汴京 。明年二月,金废钦宗及太上皇徽宗为庶人,虏诣金国 ,北宋亡。帝在位一年又四个月。
南宋
建炎 1127 高宗 赵构 (1127) 21 36 81 徽宗第九子 即位前称康王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虏徽、钦二宗。五月,康王在南京(河南商丘)即帝位
绍兴 1131
隆兴 1163 孝宗 赵昚 (1162) 36 28 68 太祖赵匡胤七世孙 ,太祖少子秦王德芳之后。父季王赵子偁 高宗无子,纳赵昚于宫中以为嗣子,后立为皇太子 。高宗死 ,遂即位
乾道 1165
淳熙 1174
绍熙 1190 光宗 赵敦 (1189) 43 6 54> 孝宗第三子 以皇太子嗣位
庆元 1195 宁宗 赵扩 (1194) 27 31 57 光宗第二子 以皇太子嗣位
作者:人头气球 2006-6-1 14:55 回复此发言5中国历代年号表嘉泰 1201
开禧 1205
嘉定 1208
宝庆 1225 理宗 赵昀 (1224) 20 41 60 太祖十世孙,父赵希渌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病危,权相史弥远称诏 ,另立宗室子贵诚为皇子,改名昀。同年八月宁宗死,史弥远拥立赵昀嗣位,原皇子赵弘被废
绍定 1228
端平 1234
嘉熙 1237
淳佑 1241
宝佑 1253
开庆 1259
景定 1260
咸淳 1265 度宗 赵淳 (1264) 25 11 35 太祖十一世孙 ,理宗侄。父荣王与芮 理宗无子,立佶为皇太子,理宗死 ,佶为太子嗣位
德佑 1275 恭帝 赵显 (1274) 4 3 度宗幼子 度宗死,权相贾似道拥立赵显为帝,显兄赵适遂不得立 。德佑二年(1276年) ,蒙古军陷临安,赵显被俘北去
景炎 1276 端宗 赵适 (1276) 9 3 11 度宗长子 帝被蒙古军掳归,陆秀夫在温州奉益王赵适为天下兵马都元帅 ,德佑二年(1276年)复拥立赵适为帝,即位于福州,元军进逼 ,帝逃走,病死
祥兴 1278 赵禀 (1278) 8 2 9 度宗子 端宗病死,陆秀夫 、张世杰拥立卫王赵禀为宋主,移驻崖山。1279年正月 ,元军攻崖山,二月陆秀夫负帝赵禀跳海死。南宋亡
元朝
1206 太祖 铁木真 (1206) 45 22 66 也速该之子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被蒙古尼伦部拥戴为汗 。后击败塔塔儿、乃蛮、克烈等部 ,统一漠北,南宋开嬉二年(1206年)被蒙古各部酋长推为蒙古大汗,尊号为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正式诞生
1228 监国 拖雷 (1228)
1229 太宗 窝阔台 (1229) 44 13 56 铁木真第三子 1227年成吉思汗死,以第四子拖雷为监国。1229年耶律楚材以太祖遗诏召诸王毕会,清立窝阔台 ,拖雷与诸王即奉窝阔台即汗位。即位后与南宋联合灭金
1242 乃马真后 称制
1246 定宗 贵由 (1241) 41 3 43 窝阔台长子 1241年太宗死,遗诏立皇孙失烈门为嗣,皇后乃马真氏不从 ,乃自称制。1246年七月,乃马真氏会诸王 、百官、立皇子贵由为大汗
1249 海迷失后 称制
1251 宪宗 蒙哥 (1251) 44 9 52 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 定宗卒,皇后海迷失称制 ,皇子失烈门,诸王不服 。1251年在忽里勒台大会上,蒙哥被诸王拥立为大汗 ,蒙哥汗八年,派大军攻宋。九年(1259年)七月,死于攻宋军中
中统 1260 世祖 忽必烈 (1260) 46 35 80 拖雷第四子、蒙哥弟 蒙哥汗元年 ,受命总管漠南汉地,蒙哥汗九年(1259年)率军攻南宋鄂州,闻蒙哥汗死 ,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率军迎蒙哥灵辇,收皇帝玺 ,十年(1260年)抵开平,废除由忽里勒台大会选举大汗之制,由部分贵族支持,即大汗位 ,建年号中统。后自和林迁都于燕京,改称大都 。至元八年(1271年),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
至元 1264
元贞 1295 成宗 铁木耳 (1294) 30 14 43 真金之子 因其父皇太子真金早卒 ,故于至元三十年被立为皇太孙,太祖死,即帝位
大德 1297
至大 1308 武宗 海山 (1307) 27 5 31 答剌麻八剌之长子 即位前封怀宁王。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卒 ,二月,成宗兄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迎其兄海山 ,五月,海山即帝位
皇庆 1312 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1) 27 10 36 答剌麻八剌之子 武宗即位初立以位皇太子,武宗卒 ,遂即位
延佑 1314
明朝
洪武 1368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1398 惠帝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孙
永乐 1402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1424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长子
宣德 1425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正统 1435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朱瞻基之长子
景泰 1450 代宗 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顺 1457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31 8 38
成化 1464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弘治 1487 孝宗 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正德 1505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长子
嘉靖 1521 世宗 朱厚璁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庆 1567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囱之第三子
万历 1572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载后之第三子
泰昌 1620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启 1620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1627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清朝
天命 1616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聪 1627 太宗 皇太极
崇德 1636
顺治 1644 世祖 福临 崇德八年八月(1643.10) 6 18 24 皇太极之第九子
康熙 1662 圣祖 玄烨 顺治十八年正月(1661.2) 8 61 69 福临之第三子
雍正 1723 世宗 胤祯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1722.12) 45 13 58 玄烨之第四子
乾隆 1736 高宗 弘历 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10) 25 60 89 胤祯之第四子
嘉庆 1796 仁宗 禺琰 嘉庆元年元旦(1796.2) 37 25 61 弘历之第十五子
道光 1821 宣宗 玟宁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 39 30 69 禺琰之第二子
咸丰 1851 文宗 奕伫 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3) 20 11 31 文宁之第四子
同治 1862 穆宗 载淳 咸丰十一年十月(1861.11) 6 13 19 奕宁之第一子
光绪 1875 德宗 载恬 光绪元年正月(1875.2) 4 34 38 奕宁之侄
宣统 1909 溥仪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1908
和平县下车镇兴隆村徐氏一门三进士
和平县下车镇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兴隆村徐氏一门就出了三个进士,他们是徐延芳 、徐延泰、徐旭曾 。
徐廷芳是清朝乾隆壬戌年进士,这一年 ,他已63岁了。徐廷芳一生好学不倦,曾九赴乡试,六赴会试 ,在63岁这年终于考取进士。 徐廷芳的父亲徐俊甲得知儿子考取进士后,便在自家大门上加上“进士 ”两个字 。在徐廷芳上任陕西扶风县知县时,徐俊甲告诫徐廷芳:“做官不贪钱 ,可升青天,为民做好事,可益寿延年。”徐廷芳在扶风县连任20年知县 ,离任时百姓欢送10余里。
徐廷芳第二个孙子徐延泰头有点偏,一只脚有点跛,他是清朝乾隆丙戌年殿试进士 。在殿试时 ,考官问:“你躯干歪歪,头项偏偏,能有何为?”徐延泰答:“躯干歪歪,腰正骨直可申张正义 ,头项偏偏五官端正,正朝天子。 ”考官说:“你足残跳跳,进三步看看。”徐延泰随即退三步。”考官又说:“你退三步看看 。”徐延泰说:“朝廷万岁 ,有进无退矣。 ”考后朝议,此人非凡,不可贬 ,按文章取之。此故事在徐延泰所著《通雅草堂》文集中有记载
徐廷芳的第三个曾孙徐旭曾是清朝嘉庆己未年全国第67名进士,后官至户部主政 。著有《丰湖杂记》。在客家学研究中,徐旭曾常常被学界提起。徐著《丰湖杂记》被学界视为“客家宣言” 。
徐氏一门三进士都出自徐俊甲在兴隆开办的“逢源书斋”。 徐俊甲请来教师为徐姓人和邻近的贫苦学子传授知识。现在废墟上看到“伊志学颜 ”的字样 ,徐俊甲要求书斋的学子要学习孔子的学生颜回的好学精神 。
关于“天干地支怎么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婉儿婉]投稿,不代表洁臣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cen.net/jiechen/56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洁臣号的签约作者“婉儿婉”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天干地支怎么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天干地支怎么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天干地支怎么算天干地支...
文章不错《天干地支怎么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