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寨镇的历史

网上有关“林寨镇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林寨镇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前林寨至义都的古驿道仍残存部分路段,后来随着语言的演变,渐渐地人们将林隘称为林寨,这就是林寨的来由 。当年林统领运用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修凿的林屋古井 ,明都御史王阳明追剿池大鬓农民起义军和太平天国红巾军攻占林寨时,首先就是控制林屋井,确保部队饮食水的安全。古井至今仍保存完好并使用。早期林寨镇的历史未见太多传记 ,元至正十年(即1350年)大元朝庭台谏陈衡之子陈元坤自福建宁化石壁落居林寨,被封为千户造册主薄,同时任乡饮大宾,是为林寨陈姓始祖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御史王阳明平定池仲容农民起义军后 ,将江西定南及连平、龙川、河源四县相接范围设立和平县。林寨是从龙川仁义图划分而来,从此地图上开始出现林镇这个地名,建县之前此地被视为蛮夷之地,历遭兵灾匪祸劫难,居民极少。明嘉靖十七年(1558年)县令盛旃 ,报请朝庭核准 ,设立林镇,至今己五百多年了 。

清顺治二年(1646年)石镇村开挖墙基时,在墙基下1.8米处挖有李氏状元碑记;康熙至雍正年(1662年至1721年)六十年间有众多移民填川,散居于四川沪州 、潼南、峨边、彭水 、乐山一带。另有数脉到广西、雷州、湛江和广州观音山等地发祥。康熙卅一年癸酉科考生陈钖赞考取举人开了林寨举子进入仕途之先河;嘉庆年间林寨迁广西学子陈继昌殿试连中三元考取状元,此后又出现上正村一门七举九岁贡和下正村九世衣冠一脉传之辉煌,清乾隆59年,国宝宋朝名画[牡丹图]自广西容县流入林寨;

1901年基督教传入林寨;1916年古云寨建学校时曾挖出一条古时立寨遗址的有线纹青砖墙基;1965年下正陈振雄在林屋山脚开挖墙基时挖出古墓一穴 ,砌墓道的是线纹青砖,从三.四号墓出土器皿有大.小四耳罐 、.古埕、盆、缸 、碗等,经博物馆鉴定是隋代遗物;1982年县博物考古人员在街镇南侧大岭头采集有石铸. 石凿. 石镞等及各种饰纹陶片. 青铜器碎片等, 属春秋战国至东周时期文物;据考证,现居林寨的28姓居民都是在元未明初时 ,从福建.赣南、梅州等地迁入的客家人 。随着时代的变化.后迁的陈姓族人取代了林姓人的地位。

林寨因水而盛,因人而兴,自古以来水上运输较为发达,林寨码头的商船沿着俐江汇入东江,往返于隆、河 、惠 、莞、穗之间,将山区的土特产运出去,把盐鱼布纱运进来,转运到粤北赣南一带,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 ,林寨是大后方,当年镇内拥有货运大帆船20多艘、“大业号”拖轮一艘,货船总载量达1300多顿,其中上百顿的有3艘 ,江河上白帆点点 、百舸争游。 林寨很容易让人顾名思义,以为它是一个盛产林木之地,但其实林寨并非因有茂盛的森林而得名 ,而是袭用南越王赵佗的一位林姓镇隘头目的姓氏而来的 。

秦朝末年 ,南越王赵佗在龙川开县,察知林隘乃是抵御北方来犯之敌的关隘,也是通往和平、彭寨等地的唯一通道 ,为了防御北方来犯之敌及积草囤粮,于是赵佗派了一林姓头目在林隘筑寨据守 。该头目在第二道隘所在的黑脸窝坑口的营地建造了屋宇,于是该地的关隘叫林屋坳。世事茫茫 ,随着语言的演变,人们渐渐地把林隘的村落说成了林寨。 走在林寨的乡村小道上,随处可见一座座像碉堡似的四角楼 ,从这些古建筑群中仿佛可以看到当年林寨繁荣昌盛的景象 。

林寨在建国前富裕人家多,据当地老人介绍,林寨是一个“因水而兴、因人而盛 ”的古镇。因利江自北向南贯通林寨 ,当地人在利江岸边建了一个港口,这个港口自建成后一直是货物中转站,是当年和平的第二大水运港口。在明清时期是一年四季舟楫如林 ,行则鱼贯 ,泊则雁排,码头东边的南北大道穿街而过,牛马车辆咯咯当当 、独轮小车吱吱扭扭、肩挑人扛者哼吁嗨哟似曲如歌 ,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

悠悠的利江,繁荣的码头,给林寨这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带来了商机。但到19世纪70年代后 ,被林寨人称为“黄金水道”的利江由于水位下降,航运衰退,林寨港成了“死港”。浓郁的文化气息

现居住在林寨的村民祖先 ,大部分都是和平县设县前后,从中原避战迁移到这里落户的 。他们注重积聚知识,发展文化 ,故林寨上正村有七举九岁贡、下楼村有九千七百石天租 、下正村有九世冠盖相联及百万富翁多家。

当年林寨人早就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十分重视教育,在当地掀起一股“留洋热 ” ,大户人家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些出国留洋的年轻人回来后 ,根据当地的特点,在林寨建起了一幢幢犹如碉堡般的四角楼,内行的人就可以看出 ,这些四角楼都带有欧美的风格 。

由于林寨临近利江,每当洪水来的时候,当地人都要到高处避难 ,店铺里的商品也难以保存,这些四角楼的建成,不但可以避免洪水的侵袭 ,还有效地保障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使当地的经济不受影响。古镇风韵引游客

林寨山水秀丽,风景优美 ,境内有桂坡头、断石角、天元寺 、留云岩、古云寨、榕树社 、铜锣嶂 、万家寨等八大景点。

这八大景点中,最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留云岩上的一座留云古寺,寺内香火缭绕 ,佛像栩栩如生 ,在里面有一股清凉的感觉,恍如进入一个与世隔绝之地 。更让人感兴趣的是那一口“仙井”所喷出来的“仙水”,井水清凉无比 ,凡是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大都会带上一罐回去慢慢品尝 。

自林寨利江河水位下降以后,便失去了舟楫之利,现在的林寨镇、区、村都修建了公路 ,公路运输代替了水路运输,特别是京九铁路在林寨设立了一个四级火车站后,林寨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辉煌不再 ,未来的发展近在咫尺,林寨正向着未来前进,重新焕发她迷人的活力。

德庆金林水乡旅游景区与“亚洲罕见 ,广东最大的瀑布群景区 ”盘龙峡生态旅游区相邻,是一个从隋末至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水村落,是古代德庆的四大名乡之一 。金林水乡依托的是青山绿水 、良田美景、古层老宅 ,它古朴的乡村民俗、乡野气息 ,以及古祠堂群 、农庄老宅、古屋居、小桥流水人家最能体现岭南水乡的清雅与淳朴。

金林水乡的农耕示范区 、利植园区、民间作坊、青蛙饲养繁殖基地以及建筑古文化观赏区,不仅让游客体验古代平民的典型生活。此外,金林水乡的跑龙船 、关帝炮会和龙母炮会、打醮风俗、新娘歌等民间风俗也别有一番景致 ,犹如时光倒流五百年,让旅客陶醉在古代乡村山水田野的无限乐趣之中 。

金林村前八棵秀茂的古榕,据村中人说 ,金林村前以古榕最多,兼有樟树,相思树 ,红棉以及稀有的菩提树,盖地十多亩,像绿色屏障横亘于村边 ,形成金林水乡的村边风水林。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过境,鬼子从地图上看金林是一个大村落 ,想进村拉夫劫掠 ,走到村前,四面看看,只见浓密的风水树林 ,却看不见近在咫尺的金林,于是收兵,金林村幸免了一场灾难。

土地公它是守护金林村的土地神 ,凡节日或婚姻嫁娶,村民都到土地神前叩拜祈祷 。“入山拜土地”,外来进村的游人 、商贾 、士宦在进入金林村前都先敬土地神 ,以求吉利,我们也不妨入乡随俗,到这边买点香 ,拜祭一下土地公。

金林村里有座水电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电是怎样发出来的:水从高处凭落差推动水轮机,飞转的水轮机带动电动机(也叫电球) ,电动机发出电 ,再经稳压器、输电线传输到千家万户。这个水电站建于1963年,1965年3月中旬当时的省委书记陶铸同志到这里视察,称赞德庆的小水电办得好 ,并赠言:“发展小水电,造福众村民” 。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按照陶书记的指示,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 ,走在全市的前面,得到省委 、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水车在古时候主要是用来灌溉和舂米的,在江南一带是一种很普遍的农作工具 ,现在多为观赏性的,水车运转喻时来运转,意头蛮好的。

雄鸡舞 ,它是一种模具舞,采用竹篾做成模型,然后再用红绸、纸条等粘贴做成的 ,它的起源及其意义在这简介牌上都可以看出来 。

上林塘 ,这就是金林水乡的上林塘了,这“上林 ”二字取意于是“上林苑”,它本是古代帝王巡猎之所 ,在我们金林它也代指地位的高尚、人格的清高,因为金林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历史上出了很多有名 、有位的人 。

湖边的绿色走廊 ,一边栽的是鸳鸯桂味荔枝,是享誉国内外的优质名果。另一边是青梅树。“凌寒独自开”的青梅是制作话梅的佳果,不远处便是高大挺拔的相思树 ,四季常青,是金林村边八大奇树之一!树龄有三百年之久 。唐代诗人王维曾赋诗赞美:“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在金林村还有收藏红豆的习惯,或用以供奉、或用以赠送,亲情、爱情 、友情都可以通过这红豆来传达的 。

观光平台 ,正前方的那山叫做戽斗山 ,它颇为奇特,中间深陷,两边突起 ,活象古时用来戽水抗旱的戽斗。前人说,这戽斗山把金银财宝都戽到金林来了,使金林埋金藏银。据德庆州志记载 ,金林河溪有金沙,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有一个叫岑班的人曾拾到一颗夜明珠,夜里放光 ,满屋通明,人们以为火烛。后来人们称这颗宝珠为岑珠。

龙母行宫——庆安宫在德庆县境内,原有龙母行宫二十多座 ,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而这庆安宫也曾兴盛一时,来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四时拜祭 ,香火不断 。每年的五月十三日 ,是金林村的庙会,四面八方的香客善信、商贾游人云集于此,兴盛之极。后来 ,它曾作为抗日游击队的驻点,也曾作为人民公社的粮仓,历经沧桑。

北秀湖 ,它本是一个人工湖,但现在却已是湖水清澈、绿树成荫了,湖中小岛更是让人神往 ,我们为了方便游客,在湖中放置了竹排船,有专门的般工为大家服务 ,在船上我们可以欣赏湖中 、两岸的景色,又可以看金林姑娘的民族舞表演,可以听山歌 ,也可以参与对唱 ,情感丰富,机灵聪敏的南国人,他们通过山歌的演译 ,不仅表达出相思离恨的愁绪,更反映出对新生活无比热爱的激越情怀 。在水乡游客们可以有机会坐在竹筏上欣赏品味金林水乡山歌的对唱 。

金林村的得名金林水乡地理形势奇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环绕金林村就有“寿星、金龟、蝠 、鹿 、鹤”等五座山岳 ,形成“五山会局”之势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天,玉皇大帝心情特好 ,邀上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打开天门来到凡间玩耍,他俩在祥云中飘飘然 ,兴致甚浓。一个时辰过去,玉帝和吕洞宾飘然落地处,竟是今天德庆的大雾山主峰 ,举目四顾 ,金林村奇美的自然景色令玉帝赞赏不己。于是唤过洞宾,问及这一人间仙境属何村落?吕洞宾为难了,他自己也是初到此地 ,哪能说个明白 。他无奈之中顺手挥动拂尘,岂料拂尘晃过,山上山下的雾霭尽散 ,顿见山上金光闪闪,山下绿浪滔滔。心想,闪光的定是金子 ,泛绿的必是绿林。于是,他灵机一动,马上回话玉帝 ,说该村名叫“金林 ” 。玉帝听后连声称好,金林村也由此而得名。

吕洞宾之说不是胡吹,金林实有金矿。历代到金林淘金者为数不少 。绿林也是实景 ,除村边的古榕、相思、红棉 、菩提树外 ,还有西山大片格木林,确实罕见。村前屋后长着荔枝、龙眼、黄皮 、香蕉、杨桃等果树和一簇簇的竹林,这些林木点缀装饰了金林古村落。

关于“林寨镇的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砚边梅]投稿,不代表洁臣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cen.net/jiechen/1127.html

(12)
砚边梅的头像砚边梅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砚边梅的头像
    砚边梅 2025年09月25日

    我是洁臣号的签约作者“砚边梅”

  • 砚边梅
    砚边梅 2025年09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林寨镇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林寨镇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目前林寨至义都的古驿道仍残...

  • 砚边梅
    用户092507 2025年09月25日

    文章不错《林寨镇的历史》内容很有帮助